国潮国风缘何走红青年朋友圈?
如今在公园里、大街上,总能看见年轻人身着传统服饰,或拍照或笃定行走。年轻人喜欢的非遗文化、国潮、国风,在文创潮流趋势下,正在以时尚文化的形式走进当下年轻人的生活。
此心安处是吾乡|三位留学生武夷山感受朱子文化魅力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马海燕冉文娟)“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宋代理学家朱熹是中国著名的儒家大师,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近日,三位外籍留学生也专程来到福建武夷山,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 地处武\” />
<script src=\"//f2.cri.cn/M00/4F/D3/CqgNOl0-aB2AZ27lAAAAAAAAAAA5883992.jquery172.js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浸润童心
“这需要各科教师深入挖掘本学科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元素,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 郭红燕认为,教师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而锤炼好内功,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吃透,才能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全球连线|爱上中国文化:外国“Z世代”也爱“国潮风”
从传统服饰融入日常生活,到博物馆文创频频“出圈”;从国货品牌炙手可热,到影视综艺舞台燃起古风热潮……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记者:王健 魏梦佳 马晓冬 实习生:杨雅兰 谢欣然 编辑:闵捷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北京分社 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最新】应该“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教育部回应
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落实《指南》要求,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教材进一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注重通过多种形式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
(“典”亮新时代|研理于经正是非,征事于史明成败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
从美食、景观到节日习俗 沪上青少年在“行走江南”中了解传统文化
2022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日前收官。大赛以“行走江南”为主题,今夏在青少年间掀起一股学习传统文化新热潮。
礼图文献研究的当代价值
礼图为注释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之一支,与文字之注疏相辅相成,故明代王应电曰:“书所不能言者,非图无以彰其形,图所不能画者,亦非书无以尽其意,此古人所…
领航中国丨赓续中华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
<script src=\"//f2.cri.cn/M00/4F/D3/CqgNOl0-aB2AZ27lAAAAAAAAAAA5883992.jquery172.js
【地评线】金羊网评:文化创新,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
<script src=\"//f2.cri.cn/M00/4F/D3/CqgNOl0-aB2AZ27lAAAAAAAAAAA5883992.jquery172.js